艺传学子归乡践艺,绘就青春担当新篇
——艺术与传媒学院学生参加寒假“返家乡”社会实践
寒假一到,艺术与传媒学院的同学们便迫不及待地投身到“返家乡”社会实践当中。大家满怀热忱,一头扎进各个领域,用自己的所学所能为家乡添砖加瓦,实实在在地展现出新时代青年该有的担当,在各自的岗位上,都留下了属于青春的独特印记。
专业实践:发挥专长,服务家乡
融媒体2301班的文咏梅一回到大凉山彝族自治州的家乡,就把学校服装设计毕业展做成《“智织霓裳”动态毕设秀》短视频。村民会议上,现代与传统融合的服装惊艳亮相,彝族同胞们看得目不转睛,满是惊叹。“这衣服太漂亮!”邻居大爷赞叹。“现在信息技术发展了,我们远在大山之中还看到这么美的服装设计!”村里年轻的小伙感慨。不仅如此,文咏梅还投身家乡医院全民HPV筛查登记工作。乡亲们对筛查不了解,心存顾虑。她耐心解释筛查对彝族女性防范妇科疾病的重要性,登记时轻言细语安慰紧张的乡亲,仔细核对信息。她深知,这不仅是一份资料登记工作,更是守护家乡少数民族同胞身体健康的重要防线,每一次努力都可能为一位彝族女性的健康保驾护航。
放寒假后,融媒体2401班的阮家凤,一头扎进房县妇女联合会的志愿工作里,就像开启了一场特别的成长之旅。整理资料时,她看到妇联为妇女创业就业、健康关爱、儿童教育帮扶付出诸多努力,深感不易。“春风行动”招聘会的妇联普法宣传活动现场,人潮涌动。阮家凤主动担起责任,拿着宣传资料,在求职者和用人单位间奔走。一位年轻女性求职者询问产假时长,她笑着翻开资料,依据法律条文耐心讲解。她还注意到有企业招聘负责人对女性求职者态度敷衍,便勇敢上前,有理有据地宣传平等就业。活动结束,阮家凤发现很多女性对自身权益了解甚少,意识到普及法律知识迫在眉睫。想到自己能帮助大家增强法律意识,她满心自豪。这次志愿经历,让她坚定了投身女性权益保护事业的决心。
社区建设:精心筹备,共筑和谐
环艺2451班的柯曼积极参与社区年终联欢会筹备与演出。从策划构思起,她就和大家反复研讨,敲定了“蛇年新气象,和谐共融情”的主题。筹备期间,柯曼负责协调演出团队,一家一家联系沟通细节;采购物资时精打细算,跑遍市场选性价比高的物品;布置场地时,发挥专业特长,把场地装点得年味十足。联欢会当天,舞台上节目精彩纷呈,台下居民掌声笑声不断。看着这其乐融融的场景,柯曼心里暖烘烘的。她意识到联欢会不仅是庆祝,更像一根无形的线,把邻里之间的感情紧紧连在了一起,让整个社区都变得更有凝聚力。柯曼也收获了满满的成就感和快乐,领悟到社区服务的价值,她希望以后能有更多机会参与这类活动,为社区发展多出一份力。


寒假期间,《十堰日报》刊登的一则报道,让服装2402班张育维在家乡亲友村民间备受关注。报道中,她身着志愿者绿马甲投身环保的身影,成为守护家乡绿水青山的青春印记,激励更多人关注环保。这不仅是对她个人努力的肯定,更展现出普通人在环保路上的担当。
原来,寒假时张育维参加了十堰沧浪绿道环保服务中心组织的巡河巡山志愿服务。一到山间河道,眼前垃圾堆积、异味弥漫的景象让她揪心,与本该飞鸟栖息、碧水长流的美景截然不同。她和伙伴们立刻戴上手套、拿起垃圾袋,沿着河滩清理。烟头、塑料瓶、包装袋等被一一捡起,张育维不放过任何角落,把藏在草丛、石缝里的垃圾都“揪”了出来。清理时,他们还向居民宣传环保知识。一位大爷听后表示:“以前没在意,以后肯定注意。”经大家努力,河滩终于焕然一新,河水波光粼粼,空气清新。这次活动让张育维深刻认识到环保要靠每个人付诸行动,她也决定今后继续投身环保,为家乡建设出力。



服装2302班的曹可心一放假就到街道便民服务中心报到了。起初,面对群众五花八门的问题,她心里直发慌,回答时声音都带着颤音。但随着帮忙整理文件、引导办事的次数越来越多,她慢慢摸清了门道。像帮群众准备交保险的材料、解答参保疑问,这些事儿她都处理得越来越熟练。每次听到群众那一句真诚的“谢谢”,她心里就跟开了花似的,成就感爆棚。她感慨地说:“干便民服务这活儿,业务知识和耐心细心真的一样都不能少,少了哪样都干不好。”


数媒2404班的马裕杰在政务实践中格外忙碌。协助社区登记居民信息时,居民们信任的目光让他深感责任重大;组织社区活动时,他积极策划,力求让每位居民都能参与其中,享受社区生活的乐趣。在政策宣传方面,他创新形式,制作了生动有趣的医保政策动画视频,深入浅出地介绍医保政策。参与民生调研时,深入群众家中,倾听他们在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困难,他深刻认识到自己的工作对推动社会进步有着重要意义。
艺术与传媒学院的同学们,这个寒假在“返家乡”社会实践里,用青春和热情踏出了坚实的脚印。他们的故事还在继续,相信未来,他们带着这份实践收获,肯定能在更多地方发光发热,为社会发展注入满满的青春力量。